返回首頁

海洋斷裂帶圖片(海洋斷層是什么意思)

來源:www.wifecomma.com???時間:2023-05-06 15:12???點擊:226??編輯:jing 手機版

1. 海洋斷層是什么意思

海底斷裂帶(submarine fracture zone)是海洋底部呈帶狀分布的破碎帶或斷裂帶。大洋中大體可分為兩個斷裂系統:

一是沿洋中脊軸部延伸的中央裂谷及與其平行的一系列斷層構成的中央裂谷系;

二是橫切洋中脊的轉換斷層或橫推斷裂系統。大西洋中脊和印度洋中脊軸部都有中央裂谷,而且在這兩個洋中脊和東太平洋洋隆上均有與之垂直的一系列斷裂帶。

在東太平洋洋隆中已發現13條與海嶺垂直的大斷裂帶,長達2000~3000千米,寬100~200千米,地形起伏達2000~3000米,且斷裂帶延伸平直,水平錯動距離達150~1170千米。

在斷裂帶兩側,地殼厚度及密度有較大差異,地磁異常帶有明顯的錯動現象。

有人認為,此系不均勻地幔對流的結果

2. 海面斷層

瀑布形成的機理主要有:

1、山崩、斷層等地殼運動。由于地殼的運動,形成了很陡的巖壁,河流經過這里,自然就飛瀉而下。瀑布在地質學上叫跌水,即河水在流經斷層、凹陷等地區時垂直地從高空跌落。瀑布的形成其實很簡單,就是一條河流翻過一個懸崖峭壁,就形成了一個瀑布。

2、熔巖堵塞。火山頂端留下的火山口積水成湖,湖水溢出,形成瀑布。或者火山噴出的巖漿或是由地震引起的山崩堵塞了河道,形成了天然的堤壩,提高了水高,水流溢出,形成瀑布。

3、巖石因素。(1)組成河床底部的巖石軟硬程度不一致,被河水沖擊侵蝕得厲害,質軟的巖石被流水沖刷剝蝕,質硬的巖石形成陡坎,河水流到這里,便飛瀉而下,形成了瀑布。也可以說,河水在河道中奔流,遇到河床的陡坎時,便跌下來,形成了瀑布。(2)在石灰巖地區暗河流過的地方,地勢高低陡然變化,或者暗河陡然變化,或者暗河從陡峻的山崖涌出。就是像尼亞加拉瀑布,它是尼亞加拉河水翻過白云石的巖壁,直落入下面的一個大水池里,翻滾流飛的水流不休止地浸蝕頁巖,淘空了白云巖的巖洞,一塊塊的白云巖崩落而下,使得懸崖永遠陡峭。

4、冰川因素。古代的冰川切入山谷之中,使兩側形成懸崖峭壁,形成"U"形谷,后來被河流占據,水流在深淺差異很大的谷地交接流過,瀑布由此生成。

5、地形因素。在河流注入海洋處的海岸,如果海岸被破壞的速度很快的話,原來高出海面的河底會"懸置"海岸上,形成瀑布。

3. 海洋的斷流層

內流河斷流原因:

1.西北為非季風區400mm等降水線以里地表干燥少雨蒸發強烈

2.西北地區地表發育程度較低土質疏松植被稀少降水下滲嚴重地下暗河暗湖多

3.綜上西北多內流河湖特點河流多短小汛期受山麓溶雪補給影響汛期出現在春末盛夏 中亞地區多為內流河的原因中亞位于廣闊的亞歐大陸的中部,遠離海洋,氣候干燥,多沙漠,但是海拔高,又有很多雪山,冰雪融化后雪水會成江河,但因遠離海洋,流不到,便注入湖泊或消失在沙漠中了,成為內陸河。

拓展資料:

內陸河指不能流入海洋、只能流入內陸湖或在內陸消失的河流,所在區域稱為內流區。這類河流的年平均流量一般較小,但因暴雨、融雪引發的洪峰卻很大。

內流河成因主要是河流流經的區域高溫干旱,兩岸不但沒有支流匯入,而且河水因大量的蒸發、滲漏而消失在內陸。現在因人類對河流的過度引水、截流會加快內流河的形成。

4. 海底斷層怎么形成的

生長邊界——板塊張裂的地方可以出現在兩種情況: 其一:如果板塊張裂的地方是在大洋中,那么要形成海嶺。由于海底洋殼要比陸地陸殼要薄,所以巖漿涌出冷卻形成海嶺。如大西洋的中間由于美洲板塊與亞歐板塊和非洲板塊就形成了一個大洋中脊(海嶺)。 其二,如果板塊張裂的地方在大陸上,那么要形成裂谷。由于陸殼比洋殼要厚所以很少有火山巖漿涌出。如東非大裂谷,由非洲南部的贊比西河口一直延伸到紅海地中海,當然也有少量的火山,象乞力馬扎羅山就是一個火山!

5. 海洋斷面

海洋礦物資源有石油、海濱砂礦、可燃冰、錳結核、富鈷結殼等。

1、石油

石油,地質勘探的主要對象之一,是一種粘稠的、深褐色液體,被稱為“工業的血液”。地殼上層部分地區有石油儲存。主要成分是各種烷烴、環烷烴、芳香烴的混合物。

石油的成油機理有生物沉積變油和石化油兩種學說,前者較廣為接受,認為石油是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經過漫長的演化形成,屬于生物沉積變油,不可再生;后者認為石油是由地殼內本身的碳生成,與生物無關,可再生。石油主要被用來作為燃油和汽油,也是許多化學工業產品,如溶液、化肥、殺蟲劑和塑料等的原料 。

2、海濱砂礦

海濱砂礦是指在海濱地帶由河流、波浪、潮汐和海流作用,使重礦物碎屑聚集而形成的次生富集礦床。它既包括現處在海濱地帶的砂礦,也包括在地質時期形成于海濱,后因海面上升或海岸下降而處在海面以下的砂礦。它主要有金紅石、鉭鐵礦、磁鐵礦、磷釔礦、金礦、鐵礦、金剛石、石英砂、煤等礦種組成。

海底及海底以下埋藏著豐富的固體礦物,主要包括海濱砂礦和錳結核、海底熱液礦等深海礦產。其中海濱砂礦廣泛分布于沿海國家的濱海地帶和大陸架。世界上已探明的海濱砂礦達數十種,主要包含金、鉑、錫、釷、鈦、鋯、金剛石等金屬和非金屬。

3、可燃冰

天然氣水合物(Natural Gas Hydrate/Gas Hydrate),有機化合物,化學式CH4·xH2O。即可燃冰,是分布于深海沉積物或陸域的永久凍土中,由天然氣與水在高壓低溫條件下形成的類冰狀的結晶物質。

因其外觀像冰一樣而且遇火即可燃燒,所以又被稱作“可燃冰”(Combustible ice)或者“固體瓦斯”和“氣冰”。其實是一個固態塊狀物。天然氣水合物在自然界廣泛分布在大陸永久凍土、島嶼的斜坡地帶、活動和被動大陸邊緣的隆起處、極地大陸架以及海洋和一些內陸湖的深水環境。

4、錳結核

錳結核又稱多金屬結核、錳礦球、錳礦團、錳瘤等,它是一種鐵、錳氧化物的集合體,顏色常為黑色和褐黑色。錳結核的形態多樣,有球狀、橢圓狀、馬鈴薯狀、葡萄狀、扁平狀、爐渣狀等。錳結核的大小尺寸變化也比較懸殊,從幾微米到幾十厘米的都有,重量最大的有幾十公斤。

大洋底蘊藏著極其豐富的礦藏資源,錳結核就是其中的一種。錳結核是沉淀在大洋底的一種礦石,它表面呈黑色或棕褐色,形狀如球狀或塊狀,它含有30多種金屬元素,其中最有商業開發價值的是錳、銅、鈷、鎳等。

5、富鈷結殼

富鈷結殼又稱鈷結殼、鐵錳結殼。生長在海底巖石或巖屑表面的皮殼狀鐵錳氧化物和氫氧化物。因富含鈷,名富鈷結殼。表面呈腎狀或鮞狀或瘤狀,黑色、黑褐色,斷面構造呈層紋狀、有時也呈樹枝狀,結殼厚05~6厘米,平均2厘米左右,厚者可達10~15厘米。

構成結殼的鐵錳礦物主要為二氧化錳和針鐵礦。其中,含錳2.47%、鈷0.90%、鎳0.5%、銅0.06%(平均值)、稀土元素總量很高,很可能成為戰略金屬鈷、稀土元素和貴金屬鉑的重要資源。

6. 海洋斷層是什么意思啊

1、太平洋的中間是海水。太平洋作為地球最大的大洋,海水活動擁有其他大洋沒有的特征,在太平洋中部有一團海水流動速度十分緩慢,幾乎成為生命的禁區。

2、太平洋太大了,是地球上最大的大洋,盡管太平洋中也遍布洋流,在不同的海域間進行著物質交換,但是洋流的分布卻比較接近亞歐大陸和美洲大陸,太平洋中央部分區域的海水流動則表現的較為緩慢。據科學家分析,那里的海水的完全更新要追溯到1300多年前。海水的流動是海洋中各區域物質交換的重要因素,而太平洋中的這片區域海水流動緩慢,使得那里的生物資源不像近大陸的海洋水體那樣富含養分生物資源豐富。科學家還不知道這片水域海水流動異常的具體原因,可能和海底的地形有關,那里有海洋火山和地質斷層活動形成的類海底山脈,阻擋了海底水體的循環流動。因為海水流動的異常,那里的海水的含氧量、含鹽量等參數和別的區域海水有所不同,因此生物資源相對貧瘠,大型海洋動物主要活動的區域還是距離海岸較近的地方。

3、這也顯示了地球環境的多樣性,盡管同處于海洋中,仍有海水深度、光照、溫度、壓力、鹽度等差異,而這塑造了多樣性的生物,即便是太平洋中央那處貧瘠的區域,一樣可以找到生命的痕跡。

7. 海洋斷面圖

浮游磯釣,一般以鯛類魚為目標,通常是黑鯛、黃鯛、真鯛等為目標魚,當然也能釣獲鱸魚、黃立鯧,黃雞、黑裙、石斑魚等等,運氣極佳甚至能釣獲正宗野生大黃魚。

沙灘投釣一般以沙尖魚為目標,也能釣獲左口魚,黑鯛等

還有深海船釣能釣獲大型的章紅、金槍、馬交、炮彈等等等等。

常見的海洋魚類有哪些

①魚雷型,這類體型的魚棲息于中層水域中,最善于游泳,如鮐、鯔梭、金槍魚等。

②箭型。與魚雷型相似,但身體更為延長,奇鰭后移,棲息于表層水中,善于游泳,如狗魚、頜針魚等。

③側扁型。這種體型的魚,背腹軸高度增加,左右兩側極扁,又可分為斑鰶魚型、翻車魚型和鲆鰈魚型,分別棲息于近底層和底層。

④蛇型。這種體型的魚身體細長,橫斷面幾為圓形,一般棲息于海底植物叢中,如鰻鱺、海龍等。

⑤帶型。身體高度延長為側扁型,不善于游泳,如帶魚、皇帶魚等。

⑥球型。這種體型的魚身體幾呈球形,尾鰭一般不發達,如箱魨、某些圓鰭魚等。

⑦縱扁型。這種體形的魚背腹軸高度縮小,體型扁平,如各種鰩、鮟鱇等。

8. 海里斷層是什么意思

黑海是一個雙層海,上層水多來自多瑙河、頓河等河水的注入,而深層水由于脫胎于古地中海的海盆地,因而鹽度很高密度很大,使得,上下層水體難以徹底交流。

黑海本是古地中海的一個海盆地,后來經過地殼變化,逐漸與外海隔開了,最終形成了一個內海。

黑海上層的淡水,主要來自于多瑙河,再加上降水量,造成了上層較低含鹽量的淡水層。因為表層鹽度低,就跟海底形成了一個斷層,也叫作密度飛躍層,嚴重阻斷了上下層的水分交流,沒交流就沒氧氣,結果海底就呈現了一片死寂。

因為深海海水缺氧,就成了厭氧菌的天下了。厭氧菌兢兢業業地耕耘著深海,釋放了大量的硫化氫氣體,劇毒的硫化氫不僅殺死了所有海洋生物,還讓海水呈現出黑色。

9. 海洋斷層是什么意思呀

海岸的定義:它是指海洋和陸地交接地帶 海岸的類型:根據塑造海岸的主導因素和海岸的物質組成,可劃分為基巖海岸,包括侵蝕海岸、斷層海岸;平原海岸,包括砂(礫)海岸、淤泥質海岸、三角洲海岸;生物海岸等主要類型。 中國海岸的主要類型為平原海岸、山地丘陵海岸和生物海岸。其中平原海岸分為三角洲海岸和淤泥質平原海岸;山地丘陵海岸分為侵蝕基巖海岸和堆積基巖海岸;生物海岸分為珊瑚礁海岸和紅樹林海岸。

10. 什么是海水斷層

海嘯的特征之一是速度快,地震發生的地方海水越深,海嘯速度越快。日本產業技術綜合研究所活斷層研究中心負責人佐竹健治說:“海水越深,因海底變動涌動的水量越多,因而形成海嘯之后在海面移動的速度也越快。”

“如果發生地震的地方水深為5000米,海嘯就和噴氣機速度差不多,每小時可達800千米。移動到水深10米的地方,時速放慢,變為40千米。由于前浪減速,后浪推過來發生重疊,因此海嘯到岸邊波浪升高。如果沿岸海底地形呈“V”字形,海嘯掀起的海浪會更高。”

在遙遠的海面移動時不被人注意,以迅猛的速度接近陸地,達到海岸時突然形成巨大的水墻,這就是海嘯。人們發現它時再逃為時已晚。因此,有關專家告誡人們,一旦發生地震要馬上離開海岸,到高處安全的地方。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黄版本抖阴APP最新破解版下载-抖阴短视频app安卓官网